快捷导航

[办公] Ramble - Office in Hutong - META-Project

[复制链接]
2014-1-13 11:25 / 查看: 3832 / 回复: 6
V5CG提示您:本文由有时候...发表,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有时候...联系授权,谢谢配合!
有时候...
积分:81
初级会员
今次的目的地是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一条胡同的META-工作室。东四十一条胡同非常好找,就在平安大街路北,这条胡同要比东四其它胡同宽出不
少。在平安大街修好之前,这条胡同可是北京的交通主干道之一。为什么呢?因为附近的南新仓是明清两代北京的皇家粮仓。粮食进到皇宫得从路
上送过去,因此,东四十一条胡同成为了那条运粮的道路。 1.jpg 2.jpg
META-工作室位于这条胡同的59号院,经过胡同口有着好吃水煮鱼和麻辣鲶鱼的得仁酒家、新派民族小吃餐厅、胡同的小卖店、自行车维修店、挂
在外面懒懒晒着太阳的棉被、还有胡同两边停满的小汽车,来到了一扇朱门的59号院门口。推门进去,就可以进入了META的丰富世界啦,里面到
底是怎么样的呢?!
3.jpg
↑ 东四十一条  Dongsi shiyi tiao
4.jpg
↑ 59号院大门 Entrance_No.59 Courtyard


为什么选择把办公地点放在北京胡同里?
What was the reason to choose a typical courtyard in hutongs as your office?
首先是源于我们对于胡同里的各种食铺小店的钟爱,是一种非常个人的感觉。其实当时也考虑过翻新的旧厂区,或者是办公楼,但最后还是选择了
胡同。这条位于市中心的胡同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变化,未来还未可知,但我们对这里的日新月异都感到无比兴奋。我们工作室的
长期城市研究项目:超胡同 [META:HUTONGS],就是被这种现象所启发。在过去的几年里,胡同的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不断审视这些变化,
并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前瞻的思考者。

5.jpg
你在这里碰到什么好玩的事儿或者以前没想到过的事儿给大家分享一下。
Is there any funny stories that never expected before? Can you share with us?
我们院子的整体氛围是很安静的,偶尔传来胡同里的叫卖声或隔壁幼儿园小朋友的笑声闹声,最常来串门的邻居是几只流浪猫,经常在屋顶上悠
哉的看着忙忙碌碌的我们,我们自己也养着一只猫,寿司,它是META-工作室的重要成员。

6.jpg
↑ 叫寿司的猫 Cat_Sushi
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树,一棵梧桐和一棵枣树。春天大家会一起摘香椿,做成香椿面或拌香椿之类好吃的。一般都是男同事去房顶摘,女同事在院子
里收,满院子都是香椿的味道,特别热闹。枣树现在还小,结不了几颗果子,但是特别甜。
天气好的日子里我们还会办烧烤PARTY,邀请很多朋友参加,这时候的小院就很欢乐和热闹了,大家一起在这里分享美食,美酒,音乐。
这些片段总是穿插在繁忙的工作中,每次回忆起来都非常有意思。
7.jpg 8.jpg
在这种地方办公你觉得对设计有什么影响没有?
Do you think you are influenced by such working environment?
工作时大家会在不同的屋子间走动,随时可以感受到时间、天气与季节的变换,使自己在工作中既放松又能保持敏感,这对设计师的工作是很重要
的。工作累了大家会走出来在院子里歇一会儿清醒一下,或者一起踢踢毽子,若赶上好天气刚好下午又不忙,大家会在屋顶的露台上喝茶聊天,远
处是城市高低起伏的天际线,有种隐居于闹市中的超然。
院子今年夏天重新装修过,设计和施工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花坛就是我们利用装修留下的废料,借了工人的工具搭起来的。而门口放着的那
个用6000根筷子搭的空间装置是我们参加北京设计周的展品,设计师们自己也参与制作,展览过后又被安放在这里,成为公司独特的一景。大家在
这个过程里更直观的了解材料和工艺,同时也与这个空间有了互动,所以现在办公室对我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了。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聊天的时候听你提到,META-工作室建立之初就保证用一半的精力进行非盈
利性质的城市研究项目,超胡同[META:HUTONGS]就是其中之一,研究的主
体是北京老胡同。这让我不禁感觉真是来对了地方,也十分好奇,你们为什
么要花如此大精力来做这样的非盈利项目,在超胡同 [META:HUTONGS]研
究中哪些点是你们十分关注的。此外这个研究如何具体的实际运用?

14.jpg
关于你们的研究方法,你们是否在探索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
还是在面对不同题目时有不同的应对?能否举几个例子。
About researching methods, are you exploring your own way of doing the
research, or facing each different topic with different strategies, can you
give us some examples?
META的意思是元,something about/beyond something,(比如physics是“物理”,而meta-physics就是形而上了),它指向一种上位的概念,
META-工作室相信面对当下新的挑战,建筑必须从一种被不断累积的种种“事物”所模糊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而达到复杂性和清晰性的新高度。
必须通过对现象的上位思考,经由抽象消除事物的混杂,才能够表达一个新的现实:即建筑不再是对社会现状的僵化反射,亦不是对无法维持的乌
托邦的幼稚表达,而是对促进当代生活价值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的介入策略。
公司在实际项目的设计中总是以研究成果为助推,力图重新建立建筑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在沈阳的水塔改造项目,贯穿于设计
与实施过程始终的一个问题:如何既不去拆除破坏,也不用封存历史的遗产保护方式,而是通过在历史的片段中植入新现实的方式,让浸满历史的
水塔焕发出新的符合当代生活方式的活力。而我们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科品牌中心则是在高科技文明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方案更加注重
技术和大众自我在当下生活中的需求和表达。我们希望通过对当代空间的深入理解,揭示其作为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等不同层面叠加并
相互关联的产物,对现实空间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藉此发现独特的社会/文化潜能。 15.jpg 15副本.jpg

16.jpg
葫芦岛海滨展示中心设计
Huludao Beach Exhibit Center
17.jpg 18.jpg
水塔展廊(改造)
Water Tower Pavilion (Renovation) 19.jpg 20.jpg
北京亦庄万科品牌中心
Beijing ETown VANKE Brand Center 21.jpg 22.jpg 23.jpg
西海边的院子
Xihai Courtyard Renovation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ABOUT META-Project
META-工作室是一个在建筑设计、城市研究、展览策划、及室内设计等领域展开创造的当代实践团队。工作室深切关注在当下城市发展状况日益失
控的语境下,如何去定义“当代”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亚洲城市前所未有的城市转变中所涌现出的新型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作为一个跨越建筑与
城市研究的文化平台,META-工作室活跃于世界范围内的跨学科合作,试图建立一套跨越出版,影像,艺术,网络,展览等多种当代媒介的设计策
略,以期推进当代城市文化价值。
META-工作室由王硕和张婧创立于纽约。在一系列重要项目的基础上,于2009年建立了北京工作室,并增加了商务合伙人。在创立META-工作室之
前,各合伙人都在国际知名事务所担任重要职位。王硕在美国莱斯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曾在纽约Peter Gluck and Partners及荷兰大都会事
务所(OMA)鹿特丹总部任建筑师,随后作为OMA北京公司的项目建筑师,负责曼谷最高楼-MahaNakhon项目。张婧以Award of Excellence荣誉大奖
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曾加入纽约著名建筑事务所Hariri & Hariri Architecture担任室内项目设计师,后加入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OMA)鹿特丹总部及北京分公司担任建筑师。

1.jpg

山海 -2014-1-13 14: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                                    
不必留恋 -2014-2-17 11: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小七哥 -2014-2-21 14: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做出这么棒的设计,我会努力的
陌上纤虹 -2014-3-19 21: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啊,支持
wsjz_01 -2014-3-27 15: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画界-never_ever -2014-4-28 21: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贴,顶顶更建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