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石屹应该非常认同以上说法,和他合作的各种建筑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他“拗造型”,在三里屯SOHO,隈研吾相对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面对约 5.1245万㎡的用地面积, 31.568万㎡的面积要求,隈研吾设计了9幢30层高的塔楼,考虑到日照要求,公寓楼布置在项目用地的南侧;考虑到与主要街道联系的方便性,写字楼布置 在项目用地的北侧。 ![]() 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通过下沉广场等手法,将地下一层打通,形成一个大商业区。下沉式广场的设计使得项目内部的空间变得更为开阔。人们可以直接从项目主干 道的台阶,通往地下一层。隈研吾在还在部分塔楼的2、3层设置了一些室外平台,有多条连廊可供人们直接上至二层,这些设计日后也被包装为“三个一层”的卖 点。这种设计为周边写字楼、公寓的人群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空间的休憩场所,能让人们在此停留,间接扩大了项目的消费需求。 ![]() 9个塔楼的立面在技术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小折线模拟曲线的形式,一种立面是采用由玻璃和铝板构成的垂直形式;另一种立面是由石材和彩色玻璃等暖色物质构 成的水平形式,以突出塔楼无棱角、曲线形外表的连续形态。幕墙的平面分虽然比较标准化,但多样的分格尺寸带来了多样幕墙形式的交接类型。幕墙的可开启部分 都是根据居住、办公、商业的不同用途而设计的。隈研吾试图通过这些不同材料的运用,将建筑体量分解化小,以产生近人的尺度。三里屯SOHO相对独特的建筑 风格或许只能说是建筑的亮点却非商业亮点,因为零售商业对立面的通透性及展示性有非常高的要求,隈研吾设计的外立面几乎无法改动,广告位也相对较少,这都 是后期招商的制约因素,也让整个SOHO的商业氛围比较欠缺。 |